本文內容來自2012年2月17日廣播《News98張大春泡新聞‧Joyce時間》
有幸經書迷
錄製留存,聽到後簡直如獲至寶。評論與挖掘張愛玲的人太多了,
但很少有人像張大春和Joyce這般令我由衷感到喜愛、不是賣弄自己也一知半解的理論拗口分析、也不需引用張愛玲的句子來擴充版面、讓人徒感『腔濫調』。他們用淺白的口吻聊張愛玲,帶你看懂她兩行間沒寫出來的那一行內心曲折,或許張愛玲不是他們最喜歡的作家,但能讀出這深度,也堪稱知音了。Joyce名為顏擇雅,不定期隔個幾週來張大春的廣播說書,非常有趣。她之前也聊過小團圓,觀點甚是令人驚豔(該集摘要請看美杜莎這篇)因為自己講張愛玲實在是講不出個所以然,只能借花獻佛,把整段節目內容紀錄整理,也當作對偶像兼心靈支柱的祖師奶奶致敬,()裡寫的則是我忍不住插嘴的。附帶一提,去年很紅的電視劇犀利人妻,最終回隋棠說的那句:回不去了!原創正是來自張愛玲的半生緣;然後那篇被大量轉貼的『張愛玲寫給女人的49句話』根本不是她寫的,她沒說過!請不要再以訛傳訛誣衊張愛玲了a5ae31c4185bc60cd006650dc10f8147.gif

以前的碎花封面真的很美,但已經絕版了。現在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收在典藏新版的『色,戒』一書,典藏新版的封面、是一系列令人窘的基因突變花。
 
顏擇雅(以下簡稱):這次要介紹一篇已經出版一陣子,但我覺得一直被忽略的作品,就是張愛玲的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。

張大春(以下簡稱):欸?張愛玲還有被忽略的時候嗎?(笑)

:我相信很多覺得自己很理解張愛玲的人,可能都沒看這篇小說。先說說我為什麼要講這個題目,我記得一兩個月前我在這節目有談過、為什麼有些作家年輕時創造力很豐盛、但後來就不寫了()當時我三番兩次以張愛玲為例,我記得我舉的最後一個理由是,張愛玲晚年選了一個讓她寫起來很辛苦的風格,所以她就寫不太出來、寫得非常慢、或說對自己非常挑剔。我所謂她晚年才新嘗試的寫作風格,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。當然我現在對張愛玲的各種學術評論、並沒有跟得這麼緊,但至少我搜尋後發現,從來沒有人提過張愛玲如何受到海明威冰山理論的影響。所以我今天要趁這機會來講,我認為張愛玲作品裡受海明威影響最大的,就是這篇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。

我先介紹一下這篇小說的出版歷程!張愛玲是1995年過世,她過世後也沒人提過有這篇小說,反而是小團圓被提了好幾次。2004年、就是張愛玲過世後9年,這篇小說突然出來了,當時皇冠特別交代,他們也很驚訝怎麼會跑出這篇小說,後來才找到在1978年8月,張愛玲曾在寫給夏志清的一封信裡提到這篇小說。張愛玲自己說沒發表的原因,是因為她寄給林以亮之後,發現這小說本身毛病很大,所以就擱開了。1978年8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線索。我們知道張愛玲被夏志清重新挖掘、抱得大名後,她總共只出版過三篇短篇:色,戒、浮花浪蕊、相見歡,這三篇都是1978年發表的。她特別說這三篇她都蘊釀了30年,選擇在1978年一口氣發表!照理說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應該要跟這三篇同時發表,可是張愛玲覺得不滿意,所以壓下來了。這可能是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出版後、並沒有激起讀書界大反響的原因,因為張愛玲自己覺得有瑕疵、不滿意。看小團圓至少可以對號入座、對照胡蘭成寫的(註:民國女子)讓小團圓造成聳動、相較之下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就沒造成同樣的效應。其實我自己看這作品時,我很驚訝!因為張愛玲在50年代翻譯過海明威的作品和相關評論文章,我看過其他受海明威冰山理論影響的作品,但從來沒有一篇像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那麼明顯的受海明威影響。

張愛玲在1978年發表的那三篇短篇,已經跟早期作品很不一樣了。要知道張愛玲的世界觀,年紀輕輕二十出頭就已經非常世故非常蒼涼,所以晚期能和早期有甚麼不一樣?總不能更世故更蒼涼吧。她晚期作品,像是色,戒、浮花浪蕊、相見歡,還有小團圓,我們發現她是徹底的客觀寫實。所謂客觀寫實就是作者只能呈現,而且呈現的是誰的觀點,也要清清楚楚。她可以寫角色的內心世界、但作者本身不能跳進小說裡跟讀者說:我要跟妳講的是甚麼故事。張愛玲早期的小說,很多地方不客觀不寫實、她是常常跳進來說話的。

:她大部分的小說都是跳進來的。

:沒錯!我知道很多人沒那麼喜歡張愛玲晚期的作品。只喜歡早期的、像金鎖記、傾城之戀裡面那些很優美、很形象化的句子。張愛玲在50年代傳奇再版的時候曾說:這些故事都很好、是被我寫壞了。事實上張愛玲30歲時,對自己20歲的作品是很不滿意的。如果以她60歲的標準,她早期那些作品可能也都不能出版了。我認為她不滿意的,可能就是讀者最喜歡的那些優美句子。

:那些很形象化、很鮮明、又很準確的比喻

:很準確是沒錯,但那是說故事的人高高在上,去跟讀者說我要跟妳講的是甚麼故事。這就不客觀不寫實。並非不客觀不寫實的小說就不偉大。我舉例說,托爾斯泰也常在他的小說裡不客觀不寫實: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很有名的『安娜‧卡列尼娜』的開頭,就是個很主觀的句子、也是作者開頭就跟你說我要講的是甚麼故事。

可是在張愛玲早期小說的不客觀不寫實,有些地方是真的破壞小說的完整性。而且那些句子也都美得不得了。我舉個例:在金鎖記裡面,整篇最有名最優美的一段,就是曹七巧最愛的男人(她的小叔季澤)來勸她賣田產,七巧拒絕他之後、站在樓上看著季澤離去的身影:長衫搭在臂上,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子鑽進他的紡綢長袴褂裡去、哪兒都鑽到了,飄飄拍著翅子。那是個非常優美的句子,可是以客觀寫實的標準來說,曹七巧怎麼可能有這種心靈程度,可以想到接近唐詩宋詞、這種李清照等級的意象、來描述自己的心境呢?我認為張愛玲在寫的當時可能也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。

:這種作家不能自已的狀況,托爾斯泰曾經形容過,像他小時候在一個大到可以練兵的大廳裡騎腳踏車,一個女生在旁邊念書,照理說他不可能撞到那女生,但他沒辦法、騎著騎著就撞上那個女生……

:這叫下筆不能自休!寫出其實不應該寫的東西。

:所有紀律上不容許的,都在寫作實際的召喚下不能不寫到!

:我再舉個例子。紅玫瑰白玫瑰有很多有名的句子,蚊子血啦、飯黏子啦,可是中間有段也是明顯破壞。男主角佟振保自己一個人在陽台上看到別人很幸福的模樣:風吹著的兩片落葉踏啦踏啦彷彿沒人穿的破鞋,自己走上一程子(破鞋算是反面褒喻在女人堆中尋覓的振保)......這世界上那麼許多人,可是他們不能陪著你回家。這個句子很美,可是張愛玲邊寫邊想:佟振保是個何等市儈的工程師,他怎麼可能有這個層次呢?所以下面又畫蛇添足寫一句:振保並沒有分明地這麼想著,只覺得一陣悽惶(我大爆笑)

:(一起爆笑)她忍不住還是要把那些句子寫出來。

:是的!我再舉一個例子,大家覺得沒有缺點的傾城之戀,我要說:有!它有缺點!而且就是整篇小說最美的那段(Joyce沒念出來,但我想她是指范柳原說的這段話:這堵牆,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,有一天,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,甚麼都完了─燒完了、炸完了、坍完了,也許還剩下這堵牆,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,流蘇,也許妳會對我有一點真心,也許我會對妳有一點真心。)范柳原是甚麼樣的人?甚麼背景?他有可能講出這樣的話嗎?更唐突的是、范柳原後來居然還引用詩經的『與子偕老、生死契闊』,說這多感動他。當然會有讀者質疑我:范柳原在國外長大、也沒受什麼教育,但他也許讀過詩經啊。我要說,小說不是不能寫特殊人物,但你要讓人物特殊、不能只是天外飛來一筆。你要去發展人物、而且在發展過程中讓讀者去發現他何以特殊。傾城之戀你就算讀了三遍、五遍,你還是覺得范柳原面目模糊!范柳原的問題在這裡,你可以寫他特殊,可是你要讓讀者去發現為什麼他會說出詩經那種句子、不行的話,就是面目模糊、就是敗筆(的確,范柳原就讓我想到周潤發,只因為發哥有演過、雖然那是場災難。上面那話讀來很美,但對照范柳原和流蘇的相處模式,就知道這告白其實很機歪!張愛玲那些優美句子從來就不會只有一種意思,諷刺的那一面她往往不會寫出來,得靠讀者自己去體會,她是真正的雙關語大師)

我再回頭講甚麼叫客觀寫實。海明威的冰山理論,就是最極致的客觀寫實。海明威給自己訂了一個很高的標準。冰山理論意思就是一個故事如果是十分、作者只能給一分、頂多兩分的細節、只給冰山的小小一角,其他八分、龐大的海底下的,要讓讀者透過仔細閱讀、自己去想像去發現!我之前在社大教文學的時候,我發現契柯夫好教、托爾斯泰也好教,最難教的就是海明威。

:因為每個讀者的閱讀能力不同,參照的文化準備不夠的話,他只能看到冰山上的一點、看不到底下的。

:不用說傾城之戀、紅玫瑰白玫瑰這些作品,甚至像托爾斯泰、契柯夫的小說,故事轉折都發生在情節本身,作者給你一件事接著一件事,裡面如果突然出現一個癥結、謎團或是荒謬,那情節的趨力就很強!冰山理論讓人覺得比較難讀的原因,是因為它沒有情節的趨力。真正寫得好的冰山理論小說、讀第一遍你一定沒辦法對焦!

:我們先說個比喻好了,就像明場不如暗場重要,像電視劇,每次接到電話就喊『你在哪裡?』『出車禍?』『蛤?在開刀?』我們平常真接到這種報惡耗的電話、也不會句句重複,可是二流、三流甚至八流的編導,完全不自覺這點、就讓劇中人把水都抽光、讓你看到更多的冰山,真是要命(八流,噗)

:海明威最重要的一篇冰山理論小說: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(白象似的群山)全是用對話寫的,但對話本身常常不是重點。它整篇沒有提到墮胎,但整個故事就是男人勸女人去墮胎。結尾女人跟男人說:我很好!其實這女的一點也不好,而且她已經決定要跟男人分手了。所以接下來我要講張愛玲的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你會發現,它裡面的對話是一回事、看完第一遍只能大概知道個布局、一些奇怪的線索,讀者會去猜測有哪幾種可能、等看完後再回頭,你會發現原來每個細節、甚至每一句話,都有完全不同的意思。

:『同學少年不賤』這書名來自杜甫的詩,但改了個字。原來是『同學少年不賤,五陵裘馬自輕肥』。

:這標題字面看就是指兩個老同學碰面,雖然這篇沒像小團圓那樣被認為是張愛玲自傷身世,但我讀完後有個很強烈的感覺:這的確是張愛玲自傷身世之作。因為類似的題材和寫法,她在同一個時期,一口氣寫了兩篇。就是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和收在惘然記裡的相見歡(按:相見歡目前也被收在典藏新版的色,戒)題材手法都很像,相見歡也有用冰山理論,只是用得不徹底,畢竟是第三者的眼光來敘述,不像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就是徹底的冰山理論。題材的話,兩篇都是兩個中年女人的對話,而且兩個女人都有社會地位差距,和兒時完全顛倒,還有個更重要的相似點,她們少女時代都有同性情誼、或某種同性戀的緊張關係在。等於張愛玲用同一個題材、同樣的筆法,同時寫了兩篇作品。我想一定是張愛玲晚年對這東西特別有感觸,所以她要寫。那我來介紹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的大意是甚麼、冰山理論是在哪裡。

它的開頭跟小團圓很像。小團圓是她老是作夢、夢見考試那天,至於那夢是甚麼時候作的?看了整本書才知道不前面也不後面,就在中間,作夢完又跳回古早的事。『同學少年都不賤』也一樣,一開始就是女主角趙玨在看時代雜誌,看到自己當年的老同學恩娟,她的先生現在顯赫得不得了,是個美國政府官員。她就開始回想兩人從前相處的事,開始跳回從前:先跳回大學階段、講完又跳回中學階段。這裡就有一堆細節了,但看完整篇後會發現,其實她給的細節都是煙幕彈,真相跟她給的細節完全相反。

我先講它的細節,很多人看這本書後都發現:怎麼這書裡面有這麼多性的描寫?在這間女子中學裡,有好多同性戀的couple,但趙玨與恩娟並不是一對couple。恩娟是個人氣王、班長,而且她有個好朋友叫芷琪,兩人成天在一起,但如果恩娟和芷琪吵架,芷琪就會來找趙玨,故意親熱要好給恩娟看。趙玨自己沒有相好、但她有一個愛得不得了的學姐,張愛玲花了很多筆墨來寫她對學姐有多愛。有多愛呢?愛到學姐去上廁所、趙玨還要刻意去坐學姐剛才坐過的馬桶。這寫的實在是太露骨了。所以看到這裡,我們會知道中學時恩娟愛芷琪、然後趙玨愛學姐。而且趙玨家是全班最有錢的、反而是恩娟家境普通、還死了媽媽。再來就是中學畢業後,芷琪和恩娟分開,芷琪交了男友、趙玨沒結婚進了大學,再來大學畢業、到美國了,趙玨結婚,但她先生卻要回中國,等於剩趙玨一個人在美國,得養活自己、所以她在時代週刊上看到恩娟發達了,才寫信給恩娟,請她幫忙引介工作,恩娟才說:那我們不見面是不行的了。接著小說進入重點,就是兩人見面後的對話。

我們看到這裡可以知道,恩娟嫁得很好、甚至當上內閣夫人了,趙玨老是遇錯男人、現在變得這麼落魄,兩人際遇有雲泥之別、再見面如果兩人對話有尷尬,是很合理的。問題是張愛玲寫這些對話時,卻不見尷尬,反而不斷出現一些重複、再回去對照之前中學和大學的經歷,才知道原來那些是完全相反的故事,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樣子。

所以故事的敘述者(趙玨)是不可靠的,正因如此,她也就更加艱難的使用第一人稱的敘事、來回頭從事客觀敘事,讓客觀敘事的事實,形成對第一人稱敘事的揭發(這段歸納得很好,小說前半部用趙玨當第一人稱,從她的角度回憶中學大學、讓讀者慢慢形塑二女的關係,等後半部二女真正碰面、卻出現許多不合理的詭異對話,讀者因此漸漸發現,從頭到尾由趙玨角度鋪陳出的細節,根本與真正事實完全相反,透過詭異對話讓真相浮現,而這浮現正是趙玨不願面對的,前半部以趙玨為第一人稱說出的中學大學那些事蹟,都是趙玨避重就輕後篩選的,這種揭發對趙玨來說其實是很難堪的)

:她跟海明威那篇只寫對話的白象似的群山一樣,看對話以為在講A、搞半天原來事實是B,而且真正的故事比我們表面上讀到的還悲哀很多!

:而且B還是A的相反!

:對,而且很悲哀。看完整篇、慢慢猜到真正的事實時,再重看中學、大學那部分,等我們真的了解這故事的重點後,會發現它的衝擊力真的很大!所以我現在要講她們兩個的對話,奇怪是在哪裡。當然她們兩個已經很久沒碰面了,而且小時候趙玨家最有錢、恩娟家很窮,現在趙玨卻落魄到要靠恩娟幫她找工作。如果她們只是貧富間的差距、那不奇怪,可是兩人對話時,趙玨老是多心亂想:我講了甚麼話?怎麼恩娟表情不太對?她到底在懷疑我甚麼?在這些對話裡,趙玨覺得被疑心的總共有三次:

第一次是趙玨寫信給恩娟時說,我公寓有兩間臥房、如果妳來找我、可以有另一個房間給你過夜。想不到等恩娟真的來了,趙玨已經搬到另一個小套房,所以恩娟說了句:怎麼只有一間?趙玨心裡就在想:天啊,她在懷疑我甚麼?是不是以為我故意跟她說有兩間、要騙她留下來過夜嗎?這從冰山理論來看,言詞是A、事實是B的話,作者一定要安排對話裡出現一些附和、沉默、遲疑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等等,來透露故事的真正版本(其實這裡就多少能讀出曖昧了,兩個中年女人老同學再見面,正常情形下根本不會特地去交代我家有兩個房間、妳不用和我同房過夜,簡直欲蓋彌彰。張愛玲最擅長描摹的就是這種每天發生在日常生活中、平凡人物的幽微情感,讀懂的那一剎那,真的會很感動,她比我們都更早就懂了,而且為我們解釋了一切)

第二次,這趟是恩娟來看趙玨,趙玨連續講兩次:將來我可以特別搭飛機去看妳、只待兩小時就走。小說並沒有交代趙玨住哪裡,只說她住的地方沒有機場,結尾時則發現恩娟是搭火車去找趙玨的。所以趙玨刻意說她以後可以搭飛機去見恩娟是很奇怪的,可能有個原因是她以前很有錢、現在變窮,所以故意這麼講,代表她也有錢搭飛機啊、不稀罕(可能還有她搭飛機比恩娟搭火車更捨得花錢的比較心理)問題是她又強調只來看恩娟、只待兩小時就走,好像是在強調我沒有要跟妳過夜!這就很怪了。

第三次是聊到恩娟的爸爸,她們都是1949前後離開中國的,如果還有家人留在中國、這些家人通常會很慘,因為有海外關係嘛。恩娟聊到爸爸在文革時被紅衛兵打死了!又因為趙玨1949年要離開中國時曾去探望恩娟爸爸,跟他問恩娟在美國的住址。恩娟爸爸當時就對趙玨說:恩娟現在好得不得了、把弟弟妹妹都接去美國了。所以此刻趙玨就回了恩娟一句:至少妳爸爸晚年非常得意、說妳在美國過得很好。但恩娟聽了後,臉馬上沉下去。如果我們用人情世故來想,這表示我講了句很不得體的話、才讓對方臉色一沉!但趙玨當時心裡卻是在想:一定是因為恩娟不相信我說的話、以為我在騙她,所以才沉了臉(這裡的人情世故其實很容易:恩娟爸爸得意的原因,正是他的死因!因為恩娟人在海外、才讓留在中國的爸爸被紅衛兵打死!恩娟聽了當然要難過,但總是多想的趙玨卻不知想到哪裡去)

趙玨這三次懷疑完全牛頭不對馬嘴,從這裡我們可以猜想故事真正的重點:其實趙玨中學時愛恩娟愛得不得了!所以這書最大的秘密就是,趙玨見恩娟並不只是見個同學而已,也不是說我今天變窮了而妳發財了所以再見面很難堪而已。趙玨見恩娟、最大的秘密、最大的悲劇、也是趙玨自己不願意面對的,就是中學時代,她喜歡那個學姐,不過是個煙幕彈,而且她沒喜歡上學姐前、她愛的是個好萊塢的電影明星,所以她對學姐的感情,講清楚就是一種對電影明星的愛而已,她真正愛的、就是她後來要見的恩娟。所以我們接著就來看這小說裡,張愛玲怎麼用聲東擊西的方式,讓我們感覺到趙玨真正的悲哀。

首先,大學時恩娟結婚、和老公幸福得不得了,趙玨則在當高麗人的小三,從趙玨給的細節,我們可以知道恩娟有個幸福的婚姻,可是趙玨在小說裡卻三番兩次不承認恩娟的婚姻幸福。譬如,她聽到恩娟講自己的先生時,趙玨就在心裡想:做為一個事業合夥關係、那倒是超棒的!問題是趙玨自己跟那個高麗人跑單幫、才是事業合夥關係吧?怎麼把人家的幸福家庭想成事業合夥關係呢?而且多年之後,恩娟先生當上內閣閣員,恩娟體貼想說趙玨剛離婚,故意不講自己跟先生多甜蜜,只是隨口說想去法國學法文、順便讓小女兒學芭蕾之類的!趙玨馬上心裡想:啊!恩娟一定是婚姻不幸福!要分居了!

再來一個最大的線索,就是趙玨去火車站送恩娟走,恩娟突然提到當年跟她很要好的芷琪,說芷琪真糟糕、她的錢都被她的男人花光了!趙玨聞後心裡一震:天啊!這麼多年了,恩娟還在愛著芷琪!這個線索是最強烈的,表示中學時趙玨其實很在意芷琪和恩娟交往。我們再講到趙玨喜歡的那個學姐,喜歡到連她坐過的馬桶都要去坐坐看這樣!大學那段有寫到,學姐去了北京、寫信給趙玨,跟她說:你也要來北京念大學喔,我們的篝火晚會非常有意思。趙玨看信看了好幾遍後想:學姐前不久來我家、看到我家這麼有錢、房子這麼大,而且學姐在學校是個左派積極分子,她要我去北京,一定是要吸收我去做左派學生、叫我捐錢!所以她就決定不回信給學姐,但真正的線索是下一句:恩娟就不會像學姐那樣給我傳教。

所以我們看完整篇小說,再回去看這幾段,會很奇怪!趙玨愛學姐愛到那種地步,怎麼突然學姐寫封信來,就沒感覺了呢?很唐突、這是張愛玲的敗筆嗎?但等你把整篇故事看完後,你會發現趙玨無時無刻都在想恩娟心裡是誰、恩娟到底在想甚麼?甚至她和恩娟的丈夫第一次見面,那個丈夫咄咄逼人,趙玨也是在想:恩娟一定常跟她先生提到我、一定是她先生見到我在吃我的醋!趙玨沒說出來的是她自己才在吃對方的醋。火車送別那裡,趙玨自以為發現恩娟還愛著芷琪時,她又想著:難道恩娟一輩子都沒有戀愛過嗎?是的,她不是不忠於丈夫的人。這很明顯是趙玨自己自欺欺人、自我安慰(這段要接著前面讀下來!趙玨有次在公園遇到已婚推著娃娃車的學姐,兩人看見彼此卻沒打招呼、很冷漠,趙玨當時有點下流的想:學姐裝作不認識她、是因為跟男人好過了,彷彿就把以前跟她的那段同性愛通通沖乾淨了。那難道恩娟沒戀愛過、所以還愛著芷琪?最後又酸溜溜的自問自答,說恩娟不會不忠於她丈夫、因為他們夫妻是互利共生有目的的、但不是愛。問題是趙玨何必老在心裡這樣胡思亂想?就是因為她其實很愛恩娟)

張愛玲接下來寫:趙玨不禁聯想到聽見甘迺迪總統遇刺消息的那天,她正在洗碗,邊洗碗邊想:甘迺迪死了,我還活著,即使不過在洗碗。這算是張愛玲晚期非常聰明的句子、而且很有張愛玲意味,跟她早期小說那些聰明句子不同,這話非常符合角色本身的知識水平和心態、完全合乎客觀寫實的規矩。可是自我安慰只寫到這裡,真相是恩娟今天狀況這麼好、也有個愛她的男人,但趙玨這輩子從高處跌下來,甚麼都沒有了,她依舊在自我安慰,而且我們發現原來她愛的是恩娟時,她真正的悲哀是,當年她選擇不跟學姐去北京,是為了恩娟,後來恩娟一結婚、趙玨馬上去當高麗人的小三,也是為了忘掉恩娟

很多人讀這小說可能覺得很奇怪,因為趙玨有結婚、怎麼嫁的那男人完全沒寫呢?我想張愛玲後來一直沒發表這作品,可能有在考慮高麗男人要不要多寫一點?趙玨結婚要不要多寫?可是我看完整篇作品,如果我們意識到趙玨愛的是恩娟、而不是那些男人的話,男人的部分的確是可以不用寫的。

:她沒寫更印證妳剛才的推測:這是一個私密的、不被承認的,以至於自己都把自己欺矇到遺忘掉的愛情故事(這形容太貼切,聽了幾乎落下淚來)那些沒寫、並不算是缺點!我覺得張愛玲身邊最缺乏的就是一個有洞悉能力的批評者,而且能持續給她多方面的鼓勵,讓她有信心、認為自己的寫作方式是正確的。宋以朗的父親宋淇/林以亮,也許是個很好的編輯或翻譯家,但他絕對是個很糟糕的評論者(呃~宋淇在小團圓出版前,曾建議張愛玲把胡蘭成寫成Double Agent、以防對號入座,這建議讓我囧囧不能自己)

:好,那這小說裡趙玨也說過兩次:有目的的愛都不是真愛!從她小時候迷電影明星時,她就這樣安慰自己。然後恩娟結婚、看到趙玨跟高麗人在一起,趙玨趁恩娟還沒開口問她怎麼去當人家的小三?就搶先說:有目的的愛都不是真愛。看完整本書我們就知道了,張愛玲透過這句話告訴我們,趙玨是何等自欺欺人(完)

補充:其實甘迺迪那段很驚人:甘迺迪死了,我還活著,即使不過在洗碗。是最原始的安慰,是一隻粗糙的手的撫慰,有點隔靴搔癢,覺都不覺得。我認為張愛玲此處是在寫、趙玨也意識到自己在自欺欺人,還暗喻女同性戀是怎麼相好的,但說到底,對趙玨而言那就是不入流、不應該,也不承認自己其實很希望恩娟也能愛她,但她的覺悟也只到這裡,所以張愛玲在覺都不覺得之後又接著寫道:但還是到心裡去,因為是真話。趙玨一生不斷用相同方法安慰自己,從年輕安慰到老。張愛玲選這個『玨』字:二玉相合為一玨,應該也有其用意吧?其實一開始恩娟是趙玨唯一、最喜歡的朋友,結果芷琪出現、和恩娟變很好,我覺得趙玨因此害怕面對她對恩娟的感情,也怕真說出口會被恩娟拒絕,不知所措下、只好也選個學姐來愛吧?最後就一直用這方法、自欺欺人到老。文學該是最貼近生活的,那些恐怖的、怎麼念怎麼不順的理論,往往讓人敬而遠之,感謝Joyce精闢又白話的導讀,這是繼蔡康永在公共電視主持的周二不讀書停播多年後,再度真心愛上的台灣節目,雖然下午的廣播很難有時間聽。Joyce是不定期在禮拜五出現、當晚12點會重播,有空周五深夜不妨開News98來聽聽吧!一笑,其實這時間剛好和草彅剛的ぷっすま部分重疊,嬉笑怒罵也都是人生吶haha03.gif

【補充】此網頁收藏了2006年開始的Joyce時間,非常珍貴,其中當然不乏Joyce談色‧戒、小團圓、留情、相見歡、與同學少年都不賤等張愛玲晚年的作品,個人認為Joyce聊文學、人物和國際政治分析是最好聽的,有興趣的人可以聽看看喔,一定會有大開眼界之感!

最後我一定要罵一下皇冠出版社,以前碎花封面系列的張愛玲全集,都是張愛玲還在時,決定哪本書收哪些文章、取甚麼書名,甚至書裡的自序,也是她出版時親自寫的!可是皇冠前年出的突變花典藏新版系列,簡直亂七八糟!把書的收編內容全部打散,改成短篇小說和散文分開、照年分收。書名也全改了!短篇小說現在收到這三本:傾城之戀收1943年以前、紅玫瑰白玫瑰收1944年到1945年的、色,戒則是收1947年以後的作品。散文也各自收到這三本:華麗緣收1940年以前的、惘然記收1950年到1980年的、對照記收1990年代的散文。

問題是,像傾城之戀收的那幾篇小說,最早張愛玲是把書取名傳奇,台灣發行碎花版後改名傾城之戀,張愛玲各自寫了一篇序,一起收在碎花版傾城之戀的最前面。可皇冠卻把當初張愛玲為這幾篇小說寫的序,改收到散文集裡,原來為小說寫的自序居然和小說分開放在不同本書,是怎樣?

還有,碎花版惘然記、她在1978年同時發表的三篇短篇小說,也寫了序,說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的、因此結集題名惘然記。張愛玲對惘然二字念念不忘,塗塗改改卅年的三篇短篇,就是要用惘然二字當書名!結果皇冠把那三篇收在同一本,卻把書名改成色,戒,然後惘然記這名字拿去當散文集的書名,這我完全無法接受。而且張愛玲當初替三篇短篇寫的序,也和小說分開放到散文集!是因為序寫得太好,忍不住歸類成散文另外出一本另外賺嗎?

她那本碎花版流言散文集,也是她自己取的書名,現在卻被皇冠擅自改用某篇散文華麗緣為書名?放棄不用原來的書名流言,是為甚麼?而且華麗緣之前也不是收在流言啊!還有她為碎花版親自命名的:餘韻張看續集等等,這些這麼獨特、本人欽訂的書名、也全被皇冠捨棄不用。

碎花版對照記也是,這本來是張愛玲親自編排註解的看家族老相簿集子,也是她生前最後一本同意發表的作品(是的,同學少年都不賤、鬱金香、小團圓等等,都是她死後皇冠才出版的,爭議很大)結果呢,這書名被皇冠改用來收1990年代的散文,然後原來對照記裡的相片也不知哪裡去!還是準備再改個書名、再出一本撈錢?身為張迷,對這樣完全沒有專業可言、甚至沒水準的作法,感到不可思議,希望皇冠吸金的同時,可以保持最低的職業道德和常識。那些未經本人同意出版的作品就算了!因為我終究會心甘情願掏錢去買!但這種把自序和自序所介紹的小說分開、亂改書名的行為,是吃到美牛嗎?希望皇冠可以重新考慮一個更尊重作者本人真意、更周延的作法!

:是指111216這集,其中提到張愛玲和冰山理論相關的部分紀錄如下:
:張愛玲年輕的時候,簡單說,她的作品是言情小說。她寫得非常好,可是你一看會覺得這跟張恨水是同一個路數,就是承繼清朝末年那種鴛鴦蝴蝶派小說的風格。張愛玲對當時英國的毛姆、曼斯菲爾這些作品也很熟悉,但她並沒有意識想去寫當時的英美現代小說。等她70年代發表新作品時,我們發現她風格整個變了!很多人讀張愛玲的作品是會劃線的~

:欸,因為太愛她!

:她早期的小說裡有很多很有趣、很美的句子。但等她重新開始寫作、她已經翻譯過海明威......

:對,她替英文雜誌今日世界翻譯海明威~

:我們發現她後來已經有意識的不去寫言情小說了。特別是看相見歡、看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時候,你會看到很明顯的、契柯夫和海明威的影響!

:也就是現代小說、小說的現代性萌芽了!

:在言情小說基本上你就是鋪陳一個故事、而且你可以夾議夾敘、放很多主觀的評論進去,這是言情小說允許你的,可是現代性小說,第一,它講究客觀寫實,所以你那些蚊子血啊床前明月光啊那些句子,就算寫出來也全部要刪掉。而且現代性小說鋪陳的不是情節、而是一個發現、一個頓悟!它寫的是一個生活的切片,故事常常是密集寫一天兩天發生的事情。看相見歡、看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時候,你會發現張愛玲要寫的是這種現代的、客觀寫實的、契柯夫式的小說,雖然當時張愛玲的標竿已經變成這樣子,可是這可能就不適合她寫,所以她就寫不出來了

:因為她滿腦子都是比喻,她最有趣的也就是善於運用各種內在外在、透過聯想而形成的比喻。可是現代小說是那樣純淨的透過對情節或結構的掌握,去鋪陳故事最後知性的發現,那中間所有的枝枝節節、都會變成累贅了。

:就是張愛玲後來心目中理想的小說變成這樣的時候,我認為這可能就有阻礙她的創作力(張愛玲愛海明威、愛到自廢武功,而且她是第一個把老人與海翻譯成中文的作者,皇冠當然也出版了她的譯作,能不出嗎?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